超日太阳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超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12月15日与一日本公司签署约4.75亿元的销售合同,金额为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的18%;东方日升拟以自有资金2亿元控股建银新能源投资(苏州)有限公司,分享太阳能电站建设及运营的利润,而目前太阳能电站建设及运营环节的毛利率站在光伏产业链中微笑曲线的顶端。
AdvancedEquitie、GoldmanSachs、HIGVentures、NewEnterpriseAssociates和WarburgPincus为Suniva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提供风险投资(VC)基金6、AltaDevices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高效太阳能光伏开发商AltaDevices总融资7200万美元。
AdvancedEquitie、GoldmanSachs、HIGVentures、NewEnterpriseAssociates和WarburgPincus为Suniva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提供风险投资(VC)基金。Heliovolt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与FirstSolar类似,转换率达到11.7%。Stion表示,公司现有投资商KhoslaVentures、台湾半导体、LightspeedVenturePartners、BraemarEnergyVentures和GeneralCatalystPartners都参与了融资活动。自04年创立以来,MiaSol共获得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4、MiaSol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MiaSol为其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成功融资1.06亿美元。
在2月F轮1.25亿美元的投资中,MiaSol筹资金额最高,交易前估值达到5.50亿美元。公司在薄膜砷化镓技术上生产太阳能产品。2011年曾有过1.3美元/瓦的组件报价,但现在因为冬季到来(光伏项目停止施工)以及德国市场需求的减缓,有光伏组件公司已报出了0.6美元/瓦到0.7美元/瓦的超低价。
而2011年年中时,LDK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也曾对外透露有意购买这家企业的股权。此外,LDK还计划提交对其他流通股股份收购的计划,出价为每股1.9欧元。此收购使LDK能快速获得德国太阳能电池及光伏逆变器技术而目前国内在储能电池领域的发展情况远没有中游的发电端和下游的应用端成熟。
中聚电池总经理陈健还透露,目前中聚电池已经成为中国移动河南省200台发射站的指定供应商之一。根据网站资料显示,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专注提供经过验证的大规模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设备及整套光伏生产线。
而在此之前,李嘉诚在国内的新能源领域另有一个投资项目为港币2亿元投资铂阳太阳能。他向记者举例,中国移动将与未来5年更新其通讯基站所有后备电源系统,将全部采用锂电池。2011年对于新能源行业可谓多事之秋。而在储能电池市场的需求在将来将比汽车电池的市场更大。
他还透露,中聚的整合范围还包括锂电池上游和下游企业,即隔膜企业和下游应用端。陈还透露,中聚电池目前参与国家电网电动汽车换电项目,而未来将把重心转移到储电调峰项目上来,这一市场的规模将更大。据一位接近中聚电池人士向记者透露,经过4轮投资,李嘉诚对主营储能和车用锂电池上市公司中聚电池的投资总计为港币7.2亿元,已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小光伏企业忙着抱团和自救,大光伏企业则忙着双反和辟谣。
据一位接近中聚电池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事实上李嘉诚目前已经是中聚电池的第二大股东。按照每个基站需要锂电池9600安培小时计算,中移动超过10万个基站将计划带来10亿安培小时的市场。
现在新能源电池处在一个群雄逐鹿的时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整合机会。经过4轮投资,李嘉诚对中聚电池总持股12亿,为其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11%,累计斥资港币7.2亿元左右。
按照目前每安培小时8元的市场价格,这一市场的规模达到80亿元。谈到整合思路,该内部人士表示,中聚目前锂电池产能1.2亿安培,为全国最大,并且资金雄厚,不会为了产能而整合小企业。根据中聚电池中报显示,2010年1月,李嘉诚以个人名义,以0.73港元每股的价格认购中聚电池4亿股。蓝海在储能行业2011年12月28日,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马紫峰在香港国际新能源电池会议上对本报记者表示,发展新能源领域的壁垒在于新能源电池。上述接近中聚的人士告诉记者。之所以李嘉诚用2个基金会分别认购,是因为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必须披露,而持股6亿股将会超过5%,而3亿就不到5%。
不过李嘉诚没有用个人名义,而是以其名下的李嘉诚加拿大基金和李嘉诚海外基金的名义分别认购3亿股。而中聚电池也成为李嘉诚在国内最大的一笔新能源项目投资。
但李嘉诚在中聚电池的投资并不只是台面上看到的那么多。中聚电池副总裁谢能尹告诉记者,未来电网改造和移动通信网络基站的电源设备改造是储能电池最大的一块市场。
而其中6亿股实际上就是由李嘉诚购买。随后2011年5月,李嘉诚再次以0.62港元每股的价格增持中聚电池2亿股,持股比例5.83%,成为其第五大股东。
然而在行业寒冬期,资本大佬们却相继逆势杀入,一路高歌猛进。前有台湾首富郭台铭进军太阳能光伏行业,后有香港首富李嘉诚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两轮定向增发总共配发7亿股,每股价格0.52元。2011年8月9日,中聚电池进行两轮定向增发,上述接近中聚电池人士透露,其中有一次定向增发是专门针对李嘉诚进行的。
中聚看重的只有两点,即销售渠道和技术。他透露,中聚电池明年将在行业内进行大规模的整合。
电动汽车运行、智能电网调峰、新能源并网发电,核心部件都是新能源电池。他还进一步告诉记者,李嘉诚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前景非常看好。
中聚电池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产能过剩导致的严酷价格战使太阳能光伏和风电制造商们利润急剧缩水。
明年,以中聚电池为平台,一场新能源电池行业的整合正在悄悄酝酿。李嘉诚成中聚第二股东中聚电池是李嘉诚在国内新能源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投资他还进一步告诉记者,李嘉诚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前景非常看好。而在储能电池市场的需求在将来将比汽车电池的市场更大。
据一位接近中聚电池人士向记者透露,经过4轮投资,李嘉诚对主营储能和车用锂电池上市公司中聚电池的投资总计为港币7.2亿元,已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小光伏企业忙着抱团和自救,大光伏企业则忙着双反和辟谣。
而在此之前,李嘉诚在国内的新能源领域另有一个投资项目为港币2亿元投资铂阳太阳能。但李嘉诚在中聚电池的投资并不只是台面上看到的那么多。
而中聚电池也成为李嘉诚在国内最大的一笔新能源项目投资。按照每个基站需要锂电池9600安培小时计算,中移动超过10万个基站将计划带来10亿安培小时的市场。